首页 > 玄幻魔法 > 人在洪武,从天师到帝师 > 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,粮长制度

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,粮长制度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 斗罗:麒麟踏天 我从斗罗镜像诸天 我一人成就修仙家族 影视:流窜在诸天的收集员 镇武天下:开局召唤宇文成都 斗罗:开局拍卖十万年魂骨 我在火影成立夸夸教 长生不死的我资质平平 关于我成了宇智波这档事

第321章 流水线作业,粮长制度

“纺织业?”

“没错,就是纺织业……”

张异道:

“从宋时黄道婆将纺织技术传入长江中下游一带,吴地一直是全国的纺织业中心……

龙凤年间,陛下就已经在他所辖地区推广种,去年更是加大了力度!

这的产量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也给纺织业提供基础……”

提到种植和纺织业,朱元璋可就不困了。

推广种植,也是他比较得意的政绩之一。

如今江南各地,大抵都有种植,而松江府附近,更是在元朝时期就是的产地。

有了,纺织业自然也就起来了。

事实上在苏州、松江、杭州这一带,早就是纺织业的中心。

张异提出要从纺织业入手,在老朱心里,这并不是个什么新奇的主意……

松江府,大大小小的家庭工坊不知凡几……

“纺织业,咱们能干点什么,如果你只是想开开染坊,搞搞工坊,这倒是有条件,可是……”

“不是工坊,是工厂……

拥有新的纺织机,新的管理方式,能够流水作业的工厂……”

张异重点强调,朱元璋被一堆名词绕的有点晕……

“咱们开工厂的目的,是能几倍,十倍于一般家庭工坊的产量,将天下布的价格打下来。

用更高的生产方式,让朝廷看看工商业的税收潜力。

不过,这事还是等刘伯温那边说动皇帝再说吧,现在说这些没有意义……

且如果不能找皇帝要到一些特殊的权利,恐怕也不好办!”

想要特权,什么没有?

朱元璋心里既然有了主意,他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东西。

工商业的税收潜力真的很高?

还有,工厂比起家庭工坊究竟好在哪?

管理模式……?

“你给我细说下所谓的工厂……

还有税收的事!”

张异简单的将工厂和家庭工坊的区别说了一下。

从规模,生产方式还有管理方法,他所说的东西,都在挑战老朱的认知……

“就说管理方式吧,叔叔,您现在的铅笔工坊经营得如何?”

朱元璋被张异问到这个,有点卡壳,他一个皇帝如何不可能时时关注这件事。

不过,铅笔这种硬笔,在老朱的有意推广下,确实也逐渐传开了。

铅笔工坊的利润虽然不大,但胜在稳定。

“倒是还可以,不过也就那样,如今外边已经有能仿制铅笔的工坊,咱们不再是独一家!”

张异闻言莞尔,铅笔这种东西的工艺并不算难。

只要知道材料,配方是可以慢慢研究出来的,他本来也不指望这玩意赚钱,只是听到老朱诉苦:

“虽然销量上去了,但因为同行竞争,利润反而下去不少!”

这件事老朱倒是知道的,因为在铅笔工坊的利润下降,东西被人仿制之后,检校曾经跟他说过。

检校的意思,是教训一下仿制的商人,只是朱元璋禁止了这件事。

铅笔这种东西,是知识传承的工具,而不是谋利的商品。

朱元璋严禁高见贤等人去收拾竞争对手,但铅笔工坊的利润开始不行,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
但最主要的是,工坊的工匠也在离开,熟练工变少。

又导致了工坊的产量下去。

张异听老朱说完,笑了:

“叔叔,那你试试我说的流水线作业,看看能不能把利润做上去。

铅笔的制作,就那几道工序,你可以将他们拆分开来!

然后,把最难的工序,交给熟练工做,而新手只做简单的部分。

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,然后到最后的组装环节,再将它们组装起来。

你试试,会有惊喜……”

流水线,是工业革命后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张异对这种管理方式有信心。

可是,如果没有感受过流水线作业强大的人,听起来其实很反直觉。

朱元璋对于张异有足够的信任,所以他点头同意。

“至于新的纺织机,回头我会研究出出来,直接抄珍妮纺织机就行了……

至于工人……

叔叔还记得咱们争论过的关于女子的话题吗?”

朱元璋闻言一愣,这聊着开工厂,怎么好好的扯到女子的问题上去了。

“纺织业最重要的工人,就是由女子组成的,叔叔不相信女性的生产力,小道到时候也会让叔叔见一见……

这些女性在农耕中,她们能发挥出来的力量微乎其微,可是在纺织业,她们才是中坚力量!”

提起关于女德的问题,老朱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。

人的三观如果那么容易转移,那就好了。

更何况是朱元璋这种意志坚定的人,他认定某些事,那就比别人更难转化。

只是他终究还是一个伟大的帝王,如果合乎大局,他也不是迂腐之人。

尽管很难接受,可老朱还是认真考虑张异的话。

就如张异药园子里的那些稻谷一样,拿一个地方作为实验田,对于天下大局并无影响。

可如果成了,那全国推广也不是难事。

“希望能做成吧!”

“嗯,就看刘伯温能不能说动皇帝了,此事若成,北方说不定也能因此受益……”

张异想起后世看过的一段史料,心生感慨。

提起北方,老朱的心咯噔一下。

转头望向张异,虽然努力南北弥合,朱元璋已经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将政策往北方倾斜……

他也知道龙气南迁之后,北方和南方在经济上是非常难以平衡的。

可在迁都这个大趋势被他定为国策的情况下,北方能发展起来自然最好。

张异道:

“如今咱们大明刚开朝,陛下种的命令才刚刚推广……小道可以在这里提醒叔叔一句……

未来,河南河北一带,的产量会非常高!

只要浙江的试点能成功,叔叔在北平附近将工厂建起来。

您的成就,应该不会比现在低多少!”

河南,河北……

朱元璋将这件事放在心里。

张异的价值,在这件小事上体会的淋漓尽致。

无论是水稻北迁,还是推广……

这些需要时间去验证的东西,他可以直接告诉你答案。

有了这些答案,老朱在推行某些政策的时候,可以减少许多顾虑。

提起水稻北迁,朱元璋也想起前阵子从山东和河北传回来的消息。

北方的水稻播种,比南方要晚上不少。

老朱也仅仅在北方少部分地区试着种植了一部分水稻。

从河北传回来的消息看,至少张异在这件事上,肯定是对的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你也配救世? 我这万恶的谪仙之姿 内战美利坚:我在德州当警察 全民觉醒:一拳一个,你管这叫辅助? 无敌龙帝 开局成妖,我把天道玩崩了 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 [足球]大聪明 乙骨同学禁止攻略 她在娱圈摆烂的日子
返回顶部